历时四年,綦江这位版画家用刻刀创作《巴渝十二景》
2019年04月04日 16:45:22 来源:本站原创 编辑:周铉 责任编辑:孙振营
綦江农民版画家李宗顺,历时4年创作完成了版画作品《巴渝十二景》。4月1日,记者走进李宗顺家,见到了他创作的版画作品。李宗顺说,这是他对农民版画的一次大胆创新,拓印上更追求色彩的厚重感和层次感。 突发创作灵感 李宗顺创作《巴渝十二景》,始于2015新巴渝十二景评选公布那天。李宗顺说:“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素材取材于綦江本地的乡村风情,看到《重庆晚报》上公布的新巴渝十二景时,我突发创作灵感,如果用綦江农民版画的形式来表现巴渝十二景,会是怎样的效果呢?” 有了这个想法,李宗顺便开始收集巴渝十二?#24052;?#25991;资料,?#24425;?#30528;创作了两张,但创作出来的作品并不理想。为什么不理想?李宗顺最终找到了原因:太过于写实,构图太呆板,色?#26102;?#21270;少,画面没有灵魂。 怎样才能让自然景观活起来,有血有肉,富有灵气呢?有一天,他突然明白了,因为他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网络图片,而?#19968;?#26412;上是照搬照片上的画面。要想抓住景区的特点,让景区充满灵气,必须到景区实地考察,亲身感受景区的美。 于是,李宗顺拟定了一个考察计划,他从身边的“古剑山云海”开始,一边考察一边创作,花了3年多时间,完成了《巴渝十二景》的构图。“自然景观最不好表现的是动感,比如?#26469;?#31481;海,风吹竹叶动,要想让画面上的成片竹林动起来,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李宗顺说,这12个景区,每个景区他都有三四个构图,最多的是?#26469;?#33590;山竹海,他前后构思了6张草图。 寻找景区灵魂 景区除了花草树木的?#35272;觶?#36824;有?#23435;?#21382;史的积淀,?#23435;?#26159;景区的灵魂,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怎样让景区的灵魂活起来呢? 在景区考察时,李宗顺发?#32622;?#20010;景区都有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?#36866;攏?#27604;如,武隆仙女山的由来就出自于民间传说。李宗顺眼前一亮,神奇的民间传说就是景区的灵魂。于是,他将民间传说?#36866;?#34701;入版画创作当中。照母山森林公园,远观郁郁?#20889;校?#29369;如一条绿色长龙,蜿蜒起伏。李宗顺在构图?#20889;?#32966;地把起伏的森林想象成一条长龙,巴渝十二景就有十二个不同的形象。 拓画版画?#28982;?#30011;难度大,特别是细节的拓印难度更大。构图、刻版是前两次创作,拓印又是一次创作,拓印的成功与否,决定了这张版画最终的命运。李宗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,反复探索拓印手法,才拓印出《巴渝十二景》版画成品。 “《巴渝十二景》的创作吸取了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精华,大胆地将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情节进行时空组合,构图夸张浪漫,色彩厚重。”《巴渝十二景》版画创作完成后,得到了同行的认可,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桂焕勇认为,这是綦江农民版画的一次大胆尝试,虽说艺术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,但就版画体?#32654;?#35828;已经超越了綦江本地风情。 目前,李宗顺的版画新作《巴渝十二景》已经送到綦江农民版画?#28023;?#19981;久就将展出与观众见面。 艺术贵在创新 今年72岁的李宗顺是东溪镇人,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版画创作,30多年来,他创作的《扑蝴蝶》《晨曲》《山乡风情》等70多件农民版画作品,先后在“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精品展”等大型美展中获奖,其中12件作品入选?#24230;?#22269;农民绘画展?#21335;?#38598;》等选集中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宗顺创作的《晨曲》入选2011年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展览,还被作为重庆市文化礼品送到亚运会组委会。《晨曲》代表李宗顺版画艺术的最高成就,作为綦江农民版画的代表作,先后20多次?#36824;?#22806;艺术家和博物馆收藏。 “艺术贵在创新,农民版画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。”李宗顺希望自己的版画不断创新。 记者 张学成
|